半岛综合体育官网登录入口德州印发重磅实施方案!涉及德州机场规划、济郑高铁段建设等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3-05-03
 德州市贯彻落实省《突破菏泽鲁西崛起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突破菏泽鲁西崛起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鲁政字〔2023〕18号,以下简称省《三年行动计划》)精神,加快我市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

  德州市贯彻落实省《突破菏泽鲁西崛起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突破菏泽鲁西崛起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鲁政字〔2023〕18号,以下简称省《三年行动计划》)精神,加快我市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用好科技企业服务“云平台”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券,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研发投入后补助等政策。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库,分类分级建立企业培育台账。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积极创建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省级以上平台载体,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链条孵化体系。(市科技局牵头负责,市财政局配合)

  强化科技平台载体赋能。高水平建设重大产业创新平台,积极创建国家高端体育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积极争创省技术创新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鼓励开展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和应用,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共进,逐步形成广覆盖、多层次、有差异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大科技型和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增加科创金融有效供给。(市科技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负责,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德州银保监分局配合)

  2023年,新增市级新型研发机构5家以上、创新创业共同体3家以上;在医疗器械、先进材料、绿色化工等领域争创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市重点实验室10家。加大金融机构对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力度。

  完成时限:4月底前,完成市级科技创新平台认定工作;12月底前,完成年度任务。

  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加强技术转移先进县(市、区)建设及绩效评价,争取省级科技项目资金支持。积极推动德州学院建设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积极争取高校、科研院所等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在我市开展成果转化、入股或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壮大技术经纪人才队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体系,到2025年,累计引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150项以上。(市科技局牵头负责,市教育体育局、市财政局配合)

  2023年,培训技术经纪人150人以上,引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50项以上,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90亿元以上。

  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积极争取中央、省级水利建设基金、项目库债券资金支持,实施山东水网“一轴四横”德州市域连通西线引调水项目,徒骇河、马颊河干流清淤拓宽工程。加快禹城市李三尖(如意湖)水库增容工程、临邑县第二水库、夏津县北城水库等项目建设,提高蓄水防灾能力。(市水利局牵头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配合)

  2023年,徒骇河综合治理、山东水网“一轴四横”德州市域连通西线引调水项目、城区河道引调水、三库连通调水等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完成时限:6月底前,完成50%以上建设任务;12月底前,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加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积极建设国家级节水型城市,争取省级老化管道更新改造方案专项补助资金,到2025年,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至7.9%。实施节约用水集成改革,探索实践水资源集成利用、部门集成监管、水价集成改革等六个集成改革模式。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田60万亩以上,累计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7.2万亩。(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城管局、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市财政局配合)

  2023年,新建、改造供水管网183公里,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至9%;新建二次供水设施34座;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田21万亩,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2.4万亩。

  半岛综合体育官网登录入口

  推进沿黄生态修复保护。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统筹推动黄河沿线国土绿化工作,重点推动黄河沿岸生态廊道建设,促进林业提质增效。开展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清算工作。同步治理齐河采煤塌陷地和新增稳沉采煤塌陷地。(市自然资源局牵头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德州黄河河务局配合)

  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基本完成“无废城市”建设任务,全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主要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危险废物全过程安全管控。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构建“收集网点—转运站点—分拣中心—产业园”四级回收网络体系。逐步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提升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水平,推动生态资源权益市场化交易。加快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力争4—6家获得省批复支持。加快实施乐陵双碳科创基地、德州天衢新区中德碳谷—碳中和产业展示中心等重点项目。(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市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配合)

  2023年,实施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开展年度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评估,推行危险废物电子联单转移;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力争1—2家工业园区获得省级批复。开展乐陵市、齐河县、庆云县3个试点县(市)2022年度生态产品总值核算。

  完成时限:9月底前,完成试点县(市)2022年度生态产品总值核算;12月底前,完成年度任务。

  建设沿黄河、大运河文化体验廊道。加快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故道百万亩枣林生态区,实施黄河文化博物馆群、德之韵运河博物馆群等重点项目,培育壮大齐河县精品旅游产业“雁阵形”集群,打造沿黄河、大运河文化体验廊道。持续推进大运河遗产及沿线相关重要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实施。举办“大运河沿线城市手造”活动,宣传推广黑陶等优秀非遗项目。谋划精品赛事,举办中国板式网球巡回赛、海峡两岸八极流大会,创办国家级“生态齐河·黄河湿地马拉松”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擦亮“板式网球推广试点城市”名片,打造全国板式网球培训基地、赛事基地及推广示范基地。加快建设中华农耕文化博物馆(含中国粮食博物馆)。开展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村创建工程,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负责,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委宣传部配合)

  2023年,实施大运河遗址遗迹保护工程,力争建成1个以上重点文旅项目。举办“大运河沿线城市手造”活动,宣传推广黑陶等优秀非遗项目。

  完成时限:4月底前,确定黄河、大运河文化体验廊道重点项目清单;6月底前,完成文化廊道项目摸底调研;8月底前,组织文化体验廊道重点项目观摩;12月底前,推动建成1个以上文化体验廊道重点文旅项目。

  支持“两高”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严控“两高”项目系列政策文件精神,不折不扣、坚决执行“两高”项目提级审批或窗口指导程序,防止出现新增违规“两高”项目。加快实施中联大坝超低排放改造等项目。实施“两高”行业能效提升行动,“一企一策”制定能效改造提升工作方案。到2025年,争取全市“两高”企业能效水平全部达到基准线,达到标杆水平产能超过30%。(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负责,市财政局配合)

  2023年,积极做好重点高耗能行业综合奖补资金申报工作,推进重点企业能效达到标杆水平。

  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加快工业技改项目建设,强化重点项目政策辅导,纳入省技改项目导向目录的优质项目数量、投资额等可量化指标保持在全省前列,奖补资金获批额度保持在全省中游以上。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省智能化设备奖补资金。加快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阳煤平原产业升级搬迁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推进华鲁恒升绿色新材料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探索形成全省化工行业产能优化整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打造鲁西北化工转型示范区。积极推进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公里范围内高耗水、高污染企业搬迁入园。(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配合)

  2023年,力争工业技改项目奖补资金超过1000万元,纳入奖补项目数量实现新突破。

  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实施骨干企业领航行动,重点培育“双50强”和“链主”企业,力争新增营业收入过50亿元企业数量有新突破。加快德瑞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打造千亿级钢铁智能制造生态圈;加快集成电路用高纯溅射靶材生产、12英寸集成电路用大硅片产业化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生产基地,力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400亿元。支持新兴产业项目优先申报省、市重点项目,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实施、快见效。到2025年,争取3—5个集群纳入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4—6家企业纳入省领军企业库,“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分别负责)

  2023年,加大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积极争取工作成效突出的县(市、区),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省督查激励名单。争取至少1个“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和2个领军企业纳入省库。

  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加快济郑高铁、津潍高铁建设,开展德州至商河铁路项目规划研究,到2025年,实现高速铁路网总规模近280公里,县级节点覆盖率达到54.5%。重点推动高青至武城高速公路商河至平原段、德郓高速德州(德城)至高唐段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庆云至章丘、济南至宁津等项目进度,基本建成“六纵六横一环”高速公路网主骨架,实现县县双高速。建设G240线武城段,打通省界“断头路”。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000公里以上,县乡公路三级以上比例达到50%,基本实现“户户通”。积极推动京杭运河复航及徒骇河、漳卫新河通航工程前期工作。开展德州机场规划研究前期工作。(市交通运输局牵头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配合)

  2023年,加快推进济郑高铁德州段、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西环北环段、京台高速齐河至济南段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津潍高铁庆云段、高青至武城高速公路商河至平原段、德郓高速德州(德城)至高唐段、济南至宁津、齐河至临清、齐河至东阿、庆云至章丘等项目,新改建农村公路600公里。

  健全现代物流网。开展物流行业智能化能力提升培训,增强物流企业、仓储企业、物流园区的运营能力。完善内陆港海关监管及物流功能,加快济铁平原、齐河物流园公铁水联运内陆港和德州京渤国际陆港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示范物流园区。到2025年,初步完成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德州试点任务建设,打造面向冀东南、鲁西北的区域性多式联运中心。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建设德州市全域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乐陵市、禹城市开展交邮快合作进村示范项目,争创全国“快递进村”示范案例;启动全市县级分拨中心、乡镇运输服务站及村级物流服务点建设。(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牵头负责,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配合)

  2023年,举办“数字化仓库中国行——德州站”活动,推动物流与重点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仓储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落实政策性资金支持,争取符合条件的物流项目获批10亿元发债额度。争创1个省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争创1家全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

  强化能源保障。夯实电网安全保障基础,形成以市域4座500千伏变电站及华能德州电厂为主,周边3座500千伏变电站为辅,220千伏合环供电的坚强主网结构,推动华能德州电厂高灵活性清洁高效热电联产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加快5个国家级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县建设,加强配套电网建设,推动可再生能源无差别接入并网,到2025年,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900万千瓦以上,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28亿千瓦时左右。加快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加强油气管道保护,促进全市油气管道安全平稳运行,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国网德州供电公司配合)

  2023年,建成投运500千伏齐河站等3项工程,开工220千伏平原王科等5项工程,持续提升新能源承载能力;稳步推进配农网工程建设,力争线年年底前,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800万千瓦。

  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千兆光纤网络能力升级,完成县级以上城区10G-PON设备部署,推动县级以上城区、乡镇镇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到2025年,累计新建、改造5G基站8500处。完成德州市智慧交通运输综合平台建设及应用推广,交通运输“新基建”网络逐渐完善,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客运服务智慧便捷,基于“互联网+”的运行监管、应急指挥、综合执法体系基本建成,农村公路信息化平台功能更加完善。积极争取省级资金支持,提升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水务等水平。(市大数据局、市信息通信发展办公室牵头负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配合)

  2023年,建成主城区智慧社区数量不少于100个,县级智慧社区覆盖率不低于80%,积极争取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资金支持。新建5G基站3000个,10G-PON端口占比超过45%,提升5G网络覆盖范围。争取将德州市智慧交通运输大脑项目纳入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第一批试点。

  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推进省级小城镇创新提升试点建设,支持试点镇优化商贸服务功能;推动新建大型公共建筑物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停车场,按不低于15%的车位比例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乡镇商贸中心和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到2025年,力争全市新建(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3个以上,新增(改造)乡镇商贸中心10个以上。完成德州新街口智慧商圈建设任务,打造区域首店经济集聚区。(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牵头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配合)

  2023年,督促各县(市、区)严格落实新建大型公共建筑物停车场等按不低于15%的车位比例配建充电基础设施。新建(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个以上,新增(改造)乡镇商贸中心3个以上;新建提升市级特色商业街区6条;招引5家以上国内外知名品牌在我市开设首店。

  提升农业稳产保供水平。全面推进“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加大10亿斤以上产粮大县奖励性补助力度,争取全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上升为国家试点。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试点,新建高标准农田80万亩以上。加快潘庄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李家岸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牵头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配合)

  2023年,争取“吨半粮”核心区达标率70%,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试点,新建高标准农田40万亩。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打造“中国食品名市”,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培育计划,培育一批农业全产业链“链主”企业;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到2025年,市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总量达2000家以上。积极培育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精品文旅名镇,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旅游项目优先纳入科普教育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体育局、市科协配合)

  2023年,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培育计划,培育一批“链主”企业;新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00家以上。培育一批景区化村庄等乡村旅游重点单位,举办“乡村好时节”品牌活动。

  搭建现代农业发展平台。争创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到2025年,实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县域全覆盖。加快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黄河流域(山东)现代农业科学城等园区建设。培育打造省级农业产业强镇40个以上、乡土产业名品村400个以上,积极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乡土产业名品村。培育创建现代农业强县,争创国家级、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开展涉农县粮棉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加快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建设。(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配合)

  2023年,持续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和乡土产业名品村。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挥财政衔接资金引导作用,统筹整合行业资金、社会资本等,调动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加快建设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衔接推进区,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快建设平原县、乐陵市两个衔接推进区。〔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牵头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配合〕

  2023年,做好平原县衔接推进区确权、运营、管护工作,加快乐陵市衔接推进区建设,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德州亮点。

  完成时限:乐陵市2023年衔接推进区财政衔接资金项目4月份开工,12月份全部完工;平原县2022年衔接推进区涉及其他行业部门、社会资金项目,12月份全部完工。

  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四全”(全过程保障、全指标监测、全智能管理、全市域推进)城乡供水提升工程,打造全国城乡供水现代化样板。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积极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支持临邑县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建设。加强生态环保项目储备,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积极争取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相关奖补资金,到2025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5%。(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牵头负责,市委农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配合)

  半岛综合体育官网登录入口

  2023年,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2个,完成171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加快打造区域战略支点。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到2025年,累计引进京津冀地区投资过亿元项目300个以上,打造产业集聚“强磁场”。深度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禹城市、齐河县、临邑县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联动区,推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等合作联动,重点推进齐州黄河大桥建设,加密跨黄通道,加快济德一体化发展。以市政公用、产业配套等领域为重点,优选符合条件的德州天衢新区项目争取纳入“两新一重”项目库。(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市投资促进局配合)

  2023年,举办京津冀鲁产业合作恳谈会,争取引进京津冀地区投资过亿元项目100个以上,到位资金60亿元以上。推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德州联动区40个重点事项和30个重点项目落地建设,举办联动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开展省级小城镇创新提升试点,鼓励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发展专业化中小微企业集聚区,带动中心镇实现跨越式发展。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积极推动镇街赋权工作,推动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基层办。向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重点镇,依法赋予基层管理迫切需要的行政执法权。以省“七网”建设行动为重点,强化对县(市、区)补短板强弱项重大市政工程指导帮扶,显著提升市政公用设施承载能力。每年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项目,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深化齐河县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加快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市委编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司法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分别负责)

  2023年,积极争取将全市部分重点镇列为赋权试点。全面完成9个纳入省库市政公用设施网建设行动项目年度建设任务。加大对基层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管理,组织1—2次公共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加快实施45个省新型城镇化重点项目。

  推动县域融合发展。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积极开展与烟台市协作帮扶工作,在推动互访交流、争取协作帮扶资金等方面持续发力。健全德州市与烟台市劳务协作对接机制,不断拓宽劳务协作合作领域,有序推进德州籍劳动力赴烟台就业,特别是脱贫人员就业,努力提高劳务协作工作质量。〔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牵头负责,市商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配合〕

  2023年,召开德州市、烟台市协作帮扶联席会议;推动德州市县(市、区)与烟台结对区(市)召开同等规模的协作帮扶联席会议。积极争取烟台市市级协作帮扶资金。充分挖掘本地劳动力输出资源,促进两地劳务经济发展。

  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先试。争创国家、省级改革试点,探索开展德州特色改革试点。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双全双百”工程,推动政务服务高质量“一网通办”。建立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划转事项动态调整机制,优化调整市县两级划转事项,完善审管衔接配合机制,持续提升审批服务和监管效能。(市政府办公室牵头负责,市委改革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审批服务局、市大数据局配合)

  2023年,争取全省营商环境“无感监测”试点、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划转事项优化调整改革试点。

  推动对外开放平台升级。争取鲁北乐陵保税物流中心申建获省商务厅支持。推动德州天衢新区启动德州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与发达地区开发区形成合作共建机制,力争新增1家开发区与东部先进开发区合作共建,承接产业项目转移和创新成果产业化。争取齐河经济开发区在符合土地等相关要求的情况下实行“一区多园”。力争齐河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升级为省级高新区。(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德州海关配合)

  2023年,推动德州天衢新区启动德州综合保税区申建。积极推动开发区参与组建沿黄开发区发展联盟。根据省政府相关批复,完成齐河经济开发区扩区、调区工作。

  促进外资外贸加快发展。利用省级活动平台,谋划组织好市级重点活动,招引一批外资项目落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优势企业开展海外布局,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加快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搭建完善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积极争取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到2025年,力争建成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3个,跨境电商企业突破400家、交易规模突破100亿元。(市商务局牵头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德州海关配合)

  2023年,“走出去”抓国际经贸合作,实现利用外资固稳提质。全年新增跨境电子商务企业50家,力争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70亿元。

  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争取省财政厅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涉农资金、民生类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德州倾斜支持。结合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积极争取省财政直管县政策。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好教育、医疗、养老等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支出,提高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水平。(市财政局牵头负责)

  2023年,力争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资金增幅超过10%,争取1—2个县(市、区)纳入省财政直管县政策范围。

  提升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实施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全面增强镇域驻地教育公共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提高省、市、县三级试点覆盖率。实施强校扩优行动,推动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共建、捆绑评价,2025年实现结对“全覆盖”。在乡村教育振兴、强校扩优行动、乡村温馨校园创建等方面积极争取省级试点。争取国家“双高计划”高职学校和省高水平中、高职学校帮扶支持,争取省属职业院校到德州办学合作,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支持德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争创国家级行业平台。(市教育体育局牵头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配合)

  2023年,实施强校扩优行动,开展第二批全市基础教育名校创建评选工作,每个县(市、区)创建基础教育名校8—10所;以基础教育名校为核心,深入开展教育结对帮扶;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改革,2023年年底前,40%的学校纳入集团化管理。推广强镇筑基试点经验,扩大县级试点覆盖面,省、市、县三级试点覆盖率达到40%。

  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支持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加强智慧医院建设,争取电子病历系统分级评价获得省级支持,实现全市五级电子病历零的突破。按照“两院一体”模式,推动10家中心镇卫生院建设医养结合体,争取上级技术和资金支持。争取在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专科(专病)诊疗中心等方面获得上级支持和优先推荐。引导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高水平医疗机构,引进名校名院合作办医。推进市县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提升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市卫生健康委牵头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配合)

  2023年,在全市10个中心镇成功创建医养结合体,为全市医养结合深度融合发展提供载体示范。

  完成时限:9月底前,10个中心镇医养结合体达到验收标准;12月底前,完成市县两级评估验收。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成功创建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打造美德德州、乡村文化旅游、红色基因传承、移风易俗“一核三翼”文明实践示范区(一核:德城区、陵城区、德州天衢新区;三翼:乐陵市、宁津县、庆云县片区,禹城市、齐河县、临邑县片区,平原县、武城县、夏津县片区)。实施全市“两心”融合、双向赋能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示范工程,打造“‘两心’融合 ‘e’路有你”特色工作品牌。(市委宣传部牵头负责)

  2023年,成功创建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打造120个文明实践展示区(带、点)。

  完成时限:10月底前,阶段性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并长期坚持;12月底前,阶段性完成文明实践展示区(带、点)打造工作,并长期坚持。

  明确责任分工。市推进突破菏泽鲁西崛起专项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研究确定跨部门、跨领域的重大事项。专项小组办公室牵头制定贯彻落实配套政策,完善季调度、半年通报机制,在全市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齐抓共推”的工作推进体系。市有关部门(单位)根据职责分工,针对省普惠性政策和涉及德州的特色政策事项,分类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协同推进政策事项落实。各县(市、区)要强化责任意识,积极作为,不等不靠,抓紧抓实重大事项、重大项目,持续激发发展活力、创新能力和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强化考核激励。健全激励机制,把突破菏泽鲁西崛起贯彻落实工作作为相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市推进突破菏泽鲁西崛起专项小组办公室加强跟踪指导,重大问题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对工作推进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提醒、约谈。将省《三年行动计划》重要政策事项争取情况纳入“五争五比”竞赛和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比争取力度、比落实成效。